大五人格理论,也被称为五因子模型,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·考斯塔和罗伯特·马克雷提出。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,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验证,大五人格理论逐渐成为描述个体性格特质的主流模型之一。它将人的性格特质归纳为五个维度,分别是神经质(Neuroticism)、外倾性(Extraversion)、开放性(Openness to Experience)、宜人性(Agreeableness)、尽责性(Conscientiousness)。
大五人格理论为理解和描述个体性格特质提供了有力的框架,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,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、人力资源管理、心理健康评估、个人发展等领域。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,大五人格理论被用于选拔人才、评估员工适配度、领导风格预测等方面。在心理健康评估中,大五人格理论被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,指导心理干预和治疗。在个人发展领域,大五人格理论被用于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,指导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划。
1、在确保准确理解题意的情况下,请快速作出选择。在做出决策时,应以“我会怎么做”为准则而非“我应该怎么做”。
2、心理测评的结果虽不能完全反映被测试者的所有特质,但可以无限接近真实的个人情况。测试结果及其分析是基于测试人所作出的选择。
3、心理测评结果并非永恒不变的。随着被测者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经验以及情绪和环境的变化,测评结果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。
1、陈嘉昱,李国杰,张其尧等. 大五人格问卷的信效度评估:以NEO-FFI为例[J]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 2003, 11(2): 139-141.
2、沈瑛,史燕飞. 大五人格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[J]. 心理技术与应用, 2017, 5(1): 1-9.
3、徐慧玲. 大五人格理论及其测量工具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[J]. 职业, 2018, (4): 34-36.
4、罗琳,宋海鸣. 大五人格理论及其测量工具研究述评[J].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, 2012, 20(1): 126-128.
5、刘玉沙,罗劲松. 大五人格及其量表应用研究进展[J]. 心理学探新, 2016, 36(6): 589-592.
关于职业和性格测评,可参考:MBTI性格测试、霍兰德职业兴趣、九型人格测试、卡特尔16pf人格、大五人格测试、GATB职业能力倾向测试、disc个性测试、个人优势能力测评
关于心理疾病的检测和筛查,可参考:SCL-90量表 对于精神疾病方面的检测筛查,可参考: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关于人格障碍的检测筛查可以参考,可参考:PDQ-4+量表
高中生(选专业)常用的有:霍兰德职业测试、mbti性格测试、个人优势测评  大学生(职业规划、求职)常用的有:大五人格、青年人格、卡特尔16pf
儿童常用的测试有: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、3-7岁儿童气质问卷、儿童行为量表CBCL、儿童感统发展评定量表
下一篇:乐嘉性格色彩测试-FPA专业版